Search

【DrP看時事】美國的黑白無常:雙色暴動比一比

在過去一個星期中,美國新聞頭條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DrP看時事】美國的黑白無常:雙色暴動比一比

在過去一個星期中,美國新聞頭條幾乎每天都在討論暴動後的相關報導。除了不少示威者丟工作(是說不戴口罩、進攻國會、還要直播放上社群平台炫耀,最後丟了工作實在很難令人意外),民主黨努力推行彈劾川普(我估計在參議院會被擋下來,畢竟新國會得等拜登上台後才開始),共和黨努力切割之外,川粉暴動也不斷被拿來和黑人平權的BLM暴動相比。

偏藍的人對川普和川粉氣憤填膺,覺得就是美國社會的亂源,應該祭出嚴重的懲戒,除了要求川普馬上下台,也對於川普在社群平台上被全面消音拍手叫好。偏紅的族群,則在這忽然對於促進社會和平相當有感,請大家要用愛與和諧包容,極力澄清大部分的抗議人士都是平和,媒體斷章取義,捕捉到的畫面只是少部分的始作俑者。有意思的是,如果把時間倒轉到半年前,BLM運動盛行之時,紅藍兩方的論述完全相反,但近乎完全一樣。

我認為,事實的真相,往往介於紅藍兩方的論述之間。

為了避免斷章取義,我和C有耐心的把川普當天的整場演說聽完,內容大都在控訴選舉不公,但煽動人民的情緒是真。雖說沒有直接要求選民去砸窗戶,但的確慫恿民眾上街包圍國會。偏偏抗議者的情緒在這個時候慷慨激昂,於是就擦槍走火。但這並非如某些媒體所言,從頭到尾都是一場發起政變的陰謀。川粉進攻國會後的行為非常散漫,大都忙著自拍直播以及和亂翻國會議員的信,若是串通好要政變,那這政變未免丟臉丟到太平洋(雖說的確有右翼極端分子有其他動機,比如埋下沒有引爆的炸彈,目前檢調還在調查當中。不過就目前看來,大部分的抗議群眾純粹只是去支持川普,並沒想去發動政變)。

不同於川粉的集中火力在華府聲援川普,BLM運動則呈現遍地開花之勢。保守派當時對BLM狂貼標籤,說有色人種就是愛亂,但根據Armed Conflict Location & Event Data Project對於7750起在全美50州所發起的BLM活動上發現,有超過93%的示威活動的確屬於平和。即便如此,根據The Guardian的報導,資料顯示出有超過950起的警察過度執法且有暴行行為,包括使用警棍、催淚彈、橡皮子彈等。NPR的新聞報導進一步指出,以去年夏天在Minneapolis的BLM活動為例,只要有人膽敢靠近政府建築物一點點,馬上就被催淚彈伺候。而川普在面對川粉暴動者第一時間的反應,也是暖心的呼籲他們回家,並說「我愛你們,」而不如過去面對BLM抗議者的態度,說要放惡狗咬他們,雙重標準完美呈現。USA Today的報導最終也證實,BLM所遭遇到的暴力,遠比川粉進攻國會時多太多,再次展現美國長期以來的種族問題。

警察對黑白膚色執法擁有差別待遇是事實(偏紅),媒體論述偏頗藉機修理也是事實(偏藍)。民主體系下的抗議的確是人民的權利。但大家對抗議者的態度,往往因著議題的認同而有所差異,而並非以同一標準來檢視。兩方的暴亂份子都屬於少數,也的確應該接受法律的制裁。但把進攻國會或BLM的暴亂分子和所有保守派或自由派畫上等號,無論哪方的論述,都算太超過。

或許,在有衝動把暴亂的那一方釘十字架之前先想一想,如果今天的議題剛好是你所支持的,會不會願意給這些暴亂分子多一點寬容?雙標與否,我相信在此一目了然。

PS…這張照片是暴亂過後所拍攝,新紐澤西州的亞裔國會議員Andy Kim自願留下來撿垃圾,當時完全不知道鏡頭有在拍,卻令人動容,後來在網路上瘋傳(取自於ABC新聞)。
PPS…這場抗議行動許多川普支持者都特別搭飛機過來,但因為整個事件太狂,疫情底下搭飛機這件事情反倒沒啥了不起,但只有我納悶為什麼疫情已經夠嚴重了還要慫恿人民去抗議嗎?難道全美國都沒有人願意在家好好防疫嗎?

〈DrP看時事〉專欄以溫和的視角出發,視議題偶爾偏紅偶爾偏藍,完全主觀不喜惡看。台灣時間每星期五早晨準時上線,不想錯過發文的話請記得設定「搶先看」喔!

#BLM和川粉比一比 #川粉衝國會 #DrP看時事

延伸閱讀:
👉民主黨全面執政:bit.ly/3oqPnq7
👉美國恥辱之日:bit.ly/35DE8De
👉新書《美國女子學》現正熱賣中:reurl.cc/OqpRnA
👉這篇文章同步發表於部落格:bit.ly/3smpvy5


Tags:

About author
美國出生,台灣長大。從台灣小學畢業就背著行囊到美國當起小留學生,開始像候鳥一樣的飄泊飛行。大學畢業於UCLA分子生物系,研究所畢業於NYU牙醫系,曾工作生活於紐約和舊金山,目前在洛杉機執業的小牙醫師。除此之外,也是不孕症的鬥士、樹寶媽、C太太、和上帝的女兒。
洛杉磯小牙醫師、天下雜誌換日線專欄作家、不孕症鬥士、樹寶媽、C太太、上帝的女兒。 美國出生,台灣長大。小學畢業到美國當小留學生。大學畢業於UCLA分子生物系,研究所畢業於NYU牙醫系,目前著有三本書。
View all posts